上海中高職學校弘揚魯班精神
上海中高職學校弘揚魯班精神工匠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代表之一,敬業、精益、專注、創新便是工匠精神的重要內涵。隨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機融入職業教育,滬上各級各類職業院校積極營造濃郁的傳統文化氛圍,結合具有上海特點的“海派”工匠文化,在學生心中埋下工匠精神的種子,并通過豐富的教育手段使其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為上海全力打響“四大品牌”培育優秀人才。
“魯班魂”深入校園
走進上海市城市科技學校,便隨處可見匠之鼻祖的魯班雕像。學校圍繞代表工匠精神的“魯班文化”,逐漸打造出富有職教特色的校園文化品牌,該校的“魯班文化”還被評為“2017年上海職教系統校園文化優秀項目”之一。
學校特別開設了魯班文化廣場,圖文并茂地呈現魯班的生平故事、歷史偉績和人格魅力。此外,學校圍繞“魯班文化”,開展了“魯班文化節”、評選“魯班之星”等一系列活動。“舉辦這些活動就是希望工匠精神像種子一樣撒在學生的心中。我們不跟別人比文憑高低,我們比的是匠心精神、職業態度以及對社會的擔當。”上海市城市科技學校副校長楊連蕓介紹道。
此外,學校與海外職業院校合作,邀請合作學校學生來滬交流,架起海外溝通橋梁。交流生們通過學習制作魯班鎖,感受工匠精神。不知不覺中,優秀傳統文化的芬芳早已慢慢飄向海外。“魯班文化”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通過工匠精神具象化,護航學生的健康發展,培育有用之才。今年獲得“魯班之星”稱號的蔣同學感慨地說:“工匠精神的學習對我觸動很大,將來在崗位上我會扎扎實實地做好一顆螺絲釘,努力為社會做貢獻!”
工匠精神融入海派味道
上海是現代職業教育的發源地之一,不少職業學校從誕生之日起就蘊含著濃厚的海派文化氣質,并將這種氣質發展為獨特的辦學特色。位于上海市中心地段的上海市商貿旅游學校,就是具有這種特色的職業學校之一。學校將海派風格與氣質帶進課程中,讓學生近距離感受上海的溫度和態度。
顧繡是傳統手工藝之一,也是上海地區的文化瑰寶,目前被評為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為傳承、保護非遺文化,該校成立“露香園顧繡習藝堂”。學生在擁有五十多年刺繡經驗的顧繡傳承人的指導下學習刺繡技巧,對老一輩繡娘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耳濡目染。“小繡娘們”日復一日地練習顧繡,在一針一線中體悟工匠精神,通過顧繡展現出自己對傳統文化的理解。
上海市商貿旅游學校校長李小華說:“弘揚工匠精神不能只喊口號,我們希望開發大量有內涵的課程,來保證工匠精神能夠真正落實到學生的具體行為當中。”
“工藝”培育新匠人
“前三年我把自己定義為一個工人,只是學習一門技術。如今,我會更傾向于用心鉆研一些技法。”來自上海市工藝美術職業學院“3+1”大師班的小林同學坦陳著自己的想法。從被動的職業定位走向主動的技藝定位,小林身上正在經歷著邁向職業匠人的蛻變。
這種蛻變來自上海市工藝美術職業學院特別開設的“工藝”課程。學校邀請行業大師來校講述職業經驗,為學生們帶來一場場不一樣的視聽盛宴。在課后,學校組織創意市集,通過作品展示、逛集交流、創意分享,為學生提供一個將作品與市場結合的嘗試機會。
繼承傳統、走向當代,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黨委書記許濤說:“傳統文化不僅要得以繼承,更要考慮其可持續發展。”
學校憑借自身專業特色,與各地民間手藝人、非遺文化傳承人進行交流合作,收獲頗多。學生在他們的言傳身教中領略多樣民族文化的精彩,同時校方也為這些文化在市場中尋找、開辟出新的道路。譬如,該校服裝、皮具、首飾專業的80位學生以彝繡為特色元素,開發出250套服裝、30個系列飾品、10個系列皮具,將彝族服飾文化用現代設計表達出來,將非遺帶入市場化的現代生活,深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