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德育課程 培育陽光學子
德,乃立身之本,做人之基,是每個人生命的“底色”。經過多年的實踐,我校從“新時代·新德育”培育時代新人的角度出發,以國家課程《道德與法治》為核心主線,將地方課程《錦繡金華》、校本課程《走進何士英》《七彩禮儀》中的相同主題內容進行有機整合,以相似內容作為補充拓展,實現三級課程聯動實施,構建“低段·守禮、中段·立德、高段·逐夢”的“三階三線”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策略,打造貼近生活、生動有趣的新德育生態。
低段守禮篇——
活動育人 禮信伴成長
朱永新教授說:“習慣養成第二天性。”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反復思考如何“教給學生一生有用的東西”。基于此,學校將原來說教式的文明禮儀教育滲透到活動和儀式典禮之中,以活動育人。比如我們將一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第一課《開開心心上學去》和校本課程中的一年級入學禮進行整合,設置了“希望之禮”“七彩之路”“校園之旅”和“班級之約”四個環節。
初秋,我們迎來美好的開學季,請跟隨我們一起,去看一組開學當天的精彩鏡頭。
第一個鏡頭是高年級的哥哥姐姐們正在親切地招呼一年級新生:“來,小朋友,姐姐給你佩戴‘七娃’!”他們把“七娃”徽章佩戴在一年級小朋友的胸前。“七娃”形象活潑可愛,從這天開始,“七娃”將一路陪伴他們健康成長。
第二個鏡頭是一年級的孩子們拉著爸爸媽媽的手步入七彩拱門,踏上七彩之路。“有亮度”“有溫度”“有風度”“有氣度”“有寬度”“有厚度”“有棱度”七個拱門在陽光下熠熠生輝,也對應著我們七個維度的育人理念,讓學生們享受陽光教育,放飛七彩夢想。
第三個鏡頭是一年級的孩子們在爸爸媽媽的陪伴下,循著路線圖,一起參觀校園景觀,體驗校園文化。
第四個鏡頭是2020年9月的入學儀式上,我們每位班主任都用彩帶包扎好書本,雙手遞給孩子,孩子們也用雙手接過書本。這一小小的動作含義深刻。雙手遞接禮物,是表示對對方的尊重。我們把德育工作真正細化落實,于細節之處潤物無聲。
新教育倡導兒童自身的生活體驗,讓他們得以進行有意義的學習,經歷有意義的教育生活。我們沒有將學習限定在課堂的范圍內,而是讓課程去追隨學生的生活。我們將“禮”字貫穿低年級教學的始終,不斷強化,《行為習慣修煉冊》成了最好的德育載體,就餐禮儀、見面禮儀、相處禮儀等都在日常行為中慢慢養成。一個友好的眼神,一個舒心的微笑,一個得體的舉止……行動帶來了美的享受,這就是禮儀的魅力。
中段立德篇——
傳承家風 百善孝為先
暮春時節,伴著清晨的露珠,和著青草與泥土的芬芳,孩子們在杜俏玲老師的帶領下,在廉潔園內開啟了校本課程研究之旅。
這是一次開放式的研究之旅,杜俏玲老師在執教五年級《道德與法治》《弘揚優秀家風》課程時,將課堂從室內搬到了室外,廉潔園內的蘭亭石碑、何士英銅像都成了最鮮活的教科書。課程第一環節以“薈萃家風”為題,呈現了我國不同歷史時期弘揚的家風。《朱子家訓》等內容離當代生活較遠,學生理解起來有難度,于是,杜俏玲老師整合了校本德育教材《走近何士英》,邀請何氏后人何德牛走進課堂,與學生們進行面對面的互動。何德牛爺爺與學生們分享了何氏家風中一直傳承至今的“事親必承順”,即作為子女要孝親敬長。學生們還研讀了何氏《十必家訓》并與自己家的家風進行對比,體會先人的智慧與情操。
新德育一直倡導向生活學習、在活動中領悟的道德學習方式。我們選取最鮮活的資源來豐富課程內容,采用最靈動、最貼近生活實際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獲得更加生動的道德體驗與感悟,實現道德自主建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