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上海中學音樂
音樂課程簡介
上中音樂教育課程力求教學理念的高起點,教學內容的多元化,堅持以學生為本,以“三高、三維”作為主要指導思想,結合當今社會對學生綜合藝術素養培養的要求和上中學生的實際情況,注重教育的人性化、專業化和現代化,旨在調動學生參與意識,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上中音樂教育課程總共預設了四十余門,設置參考了國內高等藝術院校的課程設計。整個音樂課程圖譜可以劃分為:史與鑒賞、學科技能、實踐體驗三大板塊。史與鑒賞又稱之為視野開闊類課程,主要以音樂歷史時期為主線,著重突出各時期中主要音樂代表人物的介紹和經典藝術作品的鑒賞。從專業的視角為學生解析歌劇、舞劇、交響樂、音樂劇等主流藝術形式,提高其綜合鑒賞能力,提升對多類藝術品種的理解和感悟。學科技能類課程又稱之為知識拓展型課程,大致可分為音樂藝術類技能課程和形體藝術類技能課程。音樂類技能課程包括鋼琴、管弦樂器、絲竹樂曲、聲樂、音頻編輯、MIDI制作等具有較高專業性和技巧性的課程,以幫助學生充實并提高藝術技能,注重學生的參與與互動,從實踐中提高藝術表現能力,積累藝術理論知識;形體類技能課程包括形體訓練、中外民間舞、社會舞蹈、主持、表演等,將動態的肢體語言與理論相結合,幫助學生提高肢體的協調性和柔韌性,并通過課堂實踐、匯報展演塑造學生的形體氣質,培養學生的展示自信。實踐體驗類課程,包含兩個方面,即解析探究和應用實踐兩種。解析探究型課程,指對音樂領域里的人物、作品、表現形式及對目前社會上的音樂現象進行多方位的分析和思考,并引導一部分學有余力的學生,在他們感興趣的音樂領域進一步探究;應用實踐型,主要以各類社團組織為依托,鼓勵廣大學生學有所用,將課堂上的所思所悟,通過校內外的各種藝術表演活動得以實踐,在立足校園的同時并服務社會,通過人與集體、人與社會的互相協作,達到創造、實踐、服務的目的。
音樂課程從課時安排上可分為大型、小型、微型課程,奔著“以學生為本”的原則,充分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發展。學生可根據喜好自由選擇感興趣的課程,從傳統教育的“要我學”轉化成“我要學”的學習理念,并根據課時總量在一學期內自由組合不同的藝術課。大型課程為一學期16課時,主要針對一部分有一定藝術基礎的學生,通過一段時間的專業訓練,對原有技能進行鞏固提高。例如表演課,教師根據嚴謹規范的教學計劃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講解、基本技能訓練,并在具體場景的練習中對表情、語言、形態、心理逐一指導,最終完成對角色的簡單塑造。小型課程約五至六課時,針對某一特定知識點進行剖析,主要以基礎入門為主,屬于濃縮型課程。例如,西方歌劇賞析課,從歌劇概論、人聲分類、演唱形式、歌劇中的器樂曲等幾個主要方面入手,用精煉的語言為學生簡介每一個知識點并一一舉例賞析。微型課程約三課時,以提高學生音樂興趣為出發點,結合當今社會中的音樂熱點和高中生的年齡特點,進行簡要梳理,培養他們對藝術學習的興趣和對藝術環境的了解。例如:音樂社會現象課,以當今熱門 現象為切入點,包括中國新民樂的發展之路、“選秀”活動的思考以及鋼琴考級熱等,內容由小及大,從專業視角解析背后的本質。
學校音樂教育取得成果。在我校“高利益、高思辨、高互動”的教學理念指導下,音樂學科不斷在取得突破,不斷在為學生提供著適合自己的展示舞臺。除了我校大型藝術專業課程定期舉辦匯報展演,如聲樂匯報會,戲劇表演展、器樂匯演等以外,每年一次的校藝術節、校內藝術單項比賽也都成為了學生心目中的盛事。如:中國民族樂器獨奏比賽、電腦音樂制作班級賽等。音樂學科大作業和音樂課題等頻頻出現具有獨特觀點和見解的篇章,體現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繼續探究的學習能力。通過CPS平臺成立的各類學生藝術表演小隊伍,在校內外各種場合的表演,充分體現了一定的公益性和社會性。